(资料图片)
8月28日,据国家卫健委公告,按照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的《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安排,制定《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其行动目标指出,利用3年时间,进一步完善手术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形成科学规范、责权清晰、运行顺畅的管理机制。
此外,到2025年末,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手术并发症、麻醉并发症等负性事件发生率进一步下降,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不高于1.8‰,住院患者手术后获得性指标发生率不高于7.5‰,手术麻醉期间低体温发生率、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进一步降低,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四级手术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度得到全面落实。
在加强术前风险管理方面,据该方案提出,医疗机构利用手术质量安全数据对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理人员等手术相关医务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科学客观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和医务人员接受培训情况进行手术相关授权管理。规范实施患者术前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患者一般情况、疾病严重程度、重要脏器功能状况、用药情况、凝血功能、心理和营养状态等,探索建立结构化的患者术前评估表等。
在严格术中风险管理方面,据该方案提出,在手术开始前,对手术使用的设备、设施、耗材等进行安全核查,特别是对污染性手术,防止交叉感染。避免出现计划手术医师与实际手术医师不一致的情况,保障手术过程中主要术者(含第一助手)和麻醉医师全程在场。手术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状态、肌肉紧张程度、失血量、出入量等情况,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并予以干预。加强全麻患者术中体温管理,积极采取术中主动保温措施,防止患者失温。
医疗机构手术质量安全管理示意图。截图自公告附件
据该方案附件,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监测指标包括,住院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中主动保温率、手术麻醉期间低体温发生率、I 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比例、住院手术患者VTE发生率。
该方案指出,行动范围为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启动阶段为2023年8月,实施阶段为2023年9月-2025年9月,总结阶段为2025年10月-12月。
责编:李益萌
主编:张赫
校对: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