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 > 详情
全球快报:平凡造就不凡 听五位技能高手谈成长故事

黑龙江网   2023-04-25 17:42:52

日前,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印发通知,将于今年6月份举办黑龙江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黑龙江选拔赛。近年来,技能人才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能手”开始享受殊荣。黑龙江网记者采访了来自我省不同领域的“能手”,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技能成才之路。

徐长龙:技能改变命运 焊接工也有国防梦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技能同样可以,我的人生就是这样。”今年二十岁的徐长龙从黑龙江技师学院毕业刚满一年,凭借着过硬的本领,这位来自鸡西市农村家庭的小伙子被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录用,年薪15万元,真正依靠技能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相关资料图)

徐长龙来自鸡西市恒山区的一个农村家庭,是黑龙江技师学院2018秋高焊1班毕业生。虽然家境不好,但是他从小就非常懂事自立,而且动手能力极强。在黑龙江技师学院,徐长龙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一门技术,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每次上课前,徐长龙总是早早地来到教室,以最认真的态度迎接每一天的学习。每次老师讲完理论知识以后,他总是迫不及待地想要将自己的理论学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反复操练自己的焊接技术,追求精益求精。

在校期间,徐长龙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专业技能大赛,他已经记不起经历了多少次的练习,“我不是在实训室,就是在去实训室的路上。”徐长龙告诉记者,“只有坚持,才能取得胜利。”经过不断苦练本领,徐长龙在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黑龙江省选拔赛焊接项目斩获第5名的佳绩,并获得学院第七届创新创业大赛创新类二等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凭借着过硬的本领、扎实的技术功底,徐长龙毕业时收到了多家知名企业的录用通知书,最终,他选择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每一名热血青年都有一个国防梦,从小学时候我的理想就是将来像邓稼先爷爷那样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国争光。我要在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焊接工艺,把全部青春投入到祖国的国防事业中去!”徐长龙说。

刘昰宏:职业培训改变命运 从家庭主妇变身金牌月嫂

“宝妈、宝爸好,我是刘阿姨,来自黑龙江宝清县,很高兴为您提供专业的母婴护理服务,这是我的国际母婴护理证、早教证和健康证,辅食、早教、月子餐,做东北菜、面食是我的特长。”这是刘昰宏每次上户时都要做的自我介绍。

今年44岁的刘昰宏曾是五九七农场的一个普通家庭妇女,每天就是围着锅台转,伺候丈夫和双方父母,家里就靠丈夫一个人四处打工挣钱,收入不多,还要供女儿上大学,经济上十分拮据。于是,刘昰宏想打工挣钱帮丈夫分担压力,可是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干些出力气的活儿,每个月也就能赚一两千元。

“在邻居的介绍下,我2020年12月份参加了宝清县新安然职业培训学校举办的母婴护理员培训课程,学校不仅教给了我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让我重拾自信,我感觉自己脱胎换骨了!”刘昰宏说,从理论学习到模拟训练,再到实际操作,她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月嫂技能。从2021年初到现在,刘昰宏已经服务了15户宝宝和宝妈,客户满意度高达99%,全五星好评,月入过万早以实现,妥妥的金牌月嫂了。

“照顾宝宝和产妇的饮食起居,辨别和预防宝宝的常见疾病,根据产妇体质做月子餐、产后康复操、产后腹直肌修复等,都需要经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刘昰宏介绍说,母婴护理不仅是简简单单的带孩子,相反,工作内容繁杂又专业。接下来,她计划在北京开一家自己的家政公司,带领更多的黑龙江老乡致富。

李亚秋:掌握“流量密码” 实现人生逆袭

“我要用开水烫面,把面烫得肉头的,烙出来的饼凉了也不硬!”4月24日16时40分,七台河市茄子河区中天职业培训学校电商部主播李亚秋在手机前,一边熟练地揉搓着面团,一边热情洋溢地和直播间五六千名观众互动。三年前,李亚秋还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妇,三年后,她成为一名在网络平台坐拥两百多万粉丝的美食主播。现如今,网络平台给了太多普通人一个可以成功实现人生逆袭的机会,李亚秋就是其中一个。

“以前我就是每天围着锅台、孩子转的家庭妇女,家里长期以来也主要靠着种地为生,偶尔我也会打一些零工贴补家用。”今年37岁的李亚秋说,2020年11月,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七台河市茄子河区中天职业培训学校在面向全市及县区招生,免费进行互联网直播及创业培训,李亚秋报名学习了新媒体营销师以及创业培训课程,自此,通往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通过专业学习,我掌握了基本新媒体营销技能,也对线上新媒体运营的基本使用和行业规范等相关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李亚秋表示,基于从小对于美食的喜爱,对于烹饪及冷食制作浓厚的兴趣,学习结束后,在培训老师及运营人员的指导下,她在2022年底开通了抖音账号,发布了第一条抖音短视频。在运营团队的帮助下,直播间正式启动了。注册营业执照,招聘选品经理、直播助理、店铺客服、拍摄人员......就这样,李亚秋的直播间一步步走上了正轨。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李亚秋从一开始的零收入发展到月收入2万元,高峰期收入达9万元以上,2022年“双十二好物节”当天销售额达108万元。目前,李亚秋的“秋姐水饺配方”账号拥有两百多万粉丝,小小的直播间里,李亚秋和她的小伙伴们用双手打开了走向致富路的“流量密码”。

庞大粉丝数量和丰厚收益的背后,是李亚秋持之以恒和以诚待人。李亚秋说:“我就是要脚踏实地,以坦然诚实的心、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创作,通过直播带货营销模式将七台河特色农副产品推上网络平台、推向全国。”

曹玉兰:在创新的舞台上 一线产业工人大有可为

曹玉兰是一名中专毕业生、国网鹤岗供电公司的一名技术工人。在电气试验专业领域,她坚持用对岗位的“爱”、对事业的“痴”、对工作的“狂”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最美奋斗者的模样。

1993年,曹玉兰从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分配到鹤岗电业局试验所高压班工作,成为高压班唯一的一名女性。刚参加工作时,曹玉兰就遇到了第一个“下马威”——体力不足。“当时实验是在户外作业,需要携带一车设备,对女性来讲把设备搬上搬下体力就受不了!”曹玉兰说,回想刚参加工作时,曾经因为高强度的体力考验而退缩过,曾经因为动手经验的缺乏而手足无措过,曾经因为野外作业的不方便而偷摸哭泣过,曾经因为施加高电压时那滋滋电晕声、那噼啪作响的电火花而害怕过。“哭过以后,性格里的那股子犟劲就会告诉我再挺挺,再坚持坚持!”曹玉兰说,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得把它做好、干精。就这样,曹玉兰一干就是30年。

30年来,曹玉兰每天都在“充电”,学规程,学试验方法、,学设备结构,学新技术……通过跟书本学、跟老师傅学、跟专家学,跟同行学……她的技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全国各类技术比武中显露身手。2009年曹玉兰参加国家电网公司首届状态检修技能大赛获得变压器实际操作第四名,2010年参加东北网公司举办的首届职业技能竞赛获得理论第一名的好成绩。

春检预试、大修技改、交接验收、缺陷处理……30年来,曹玉兰每天奔波在各个变电站之间,对每一个工程进行记录分析,积累经验,进行总结,曹玉兰和她所在的班组从未发生过一起误判断、误接线事故,共发现25项重特大缺陷并及时予以消除,安全记录长达一万多天。曹玉兰将创新思维融入日常工作中,解决了大量现场技术难题,攻关课题多达200多项,其中国家专利授权35项。

“我在一线工作30年,深切感受到技术创新给企业、给行业带来的变化。各种能工巧匠和高级技师日常工作在一线,拥有取之不尽的创新灵感,在创新的舞台上,我们一线产业工人大有可为。”

李明鸽:守一门技艺 织一条致富路

一团线、一张桌、一根钩针,还有一部直播用的手机,绥滨县黎明村的李明鸽像往常一样娴熟地打开视频直播软件。屏幕里,她指尖灵动、一勾一拉、飞针走线,不一会儿,便吸引了上百名“粉丝”观看学习。今年42岁的李明鸽原本是一位普通家庭主妇,农忙时下地干活,农闲时伺候孩子,一年收入几千元,生活规律又平淡。后来,她的人生因一次培训而改变。

2015年农闲时,李明鸽参加了绥滨县人社局组织的钩针编织技术培训,之后她对这门技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受母亲影响,参加培训前我就知道钩针编织,参加培训后彻底喜欢上了这门技艺。”李明鸽说,参加完培训班后,只要在家中休息,就会摆弄起钩针。后来,她开始在网上学习各种“先进”的钩织手法。

2016年,李明鸽给自己编织了几件衣服,并发到了微信朋友圈,“没想到后来竟然接到了订单”。有人订购衣服,让李明鸽编织的动力更强了。为了让衣服样式更受欢迎,李明鸽上网观看教学视频,利用各种网络平台交流经验,提升编织技巧。随着技艺的提高,找她买衣服的人越来越多。“做一件衣服有时需要一个月,后来干不过来,我就拉着村里的家庭妇女一起干。”李明鸽说。在李明鸽的引导下,村里十几位妇女放下手中的麻将,拿起了钩针。李明鸽还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微信群发送教学视频等方式,进行线上教学。

如今,李明鸽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编织能手”,在短视频平台上的粉丝达到几万人,成了一名小有名气的“网红”。李明鸽的手工编织成品不仅卖到全国各地,还销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在成功的同时,李鸣鸽一直想要带领乡亲父老们一起增收致富。“下一步希望能够扩大编织队伍,让村里及周边更多的人拓宽致富路。”李鸣鸽说。(记者 石岩松)

相关资讯